
申論對策題作答技巧
實用小技巧
在2020國考大綱中增加了一句這樣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夠學會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解決問題,而在2021國考大綱中同樣出現(xiàn)了類似表述:要求考生能夠學會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分析、解決問題。這兩句話轉化為需要我們考生掌握的能力時都指向了一道題目:提出對策題,這就像我們表明了這樣的一種趨勢:提出對策題型考察的概率可能會加大。
【審清題型】
對于提出對策題,我們首先要能夠判斷題型,提出對策題型的題干中大概率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出來,可能直接在題干中表明也可能需要我們考生自己在材料中找尋界定,緊接著會看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或者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建議、對策等表述或者字眼,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明確了這是一道提出對策題。
【找準問數(shù)】
我們接著需要關注的是這道對策題的問數(shù),常見的兩種類型是一題一問和一題兩問。一問的情況只需要呈現(xiàn)對策,注意分條呈現(xiàn)清楚就可以。而兩問就是概括加上對策的形式,常見的以概括原因和問題偏多。判斷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題干明確需要概括問題并提出所需對策,也就是題干中存在及、并這樣的字樣;第二種是題干未明確表明,但是在要求中出現(xiàn)了問題概括準確、簡明、扼要這樣的字眼,也是需要我們呈現(xiàn)問題的;第三種是題干和要求均未明確表明是否需要概括,但是題干中表述略為模糊,比如說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某些問題、某種困境等表述時加之字數(shù)比較充裕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簡單概括問題或原因,以更完整的形式呈現(xiàn)答案。
【明確身份】
還有一個我們需要關注的點是作答身份。在對策題中如果題干并未清晰明確作答身份的話,我們默認的作答身份是政府身份,需要我們較為宏觀的站在政府的角度作答題目,提出對策。如果題干中明確規(guī)定了身份時,必須要符合身份所屬權利范圍,不能出現(xiàn)越權的行為。
以上就是關于提出對策題審題的一些小技巧,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多去練習這種題型,把作答技巧融入的做題過程中去并學會總結作答規(guī)律。
沉著應對提出對策題型常見陷阱
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各省聯(lián)考,對于提出對策這一類題型均有涉及,且呈現(xiàn)出升溫趨勢。面對提出對策題,即使是很多經過長期備考、身經百戰(zhàn)的同學,仍然面臨著問題要素缺失導致對策不全、補充對策細節(jié)缺少詞匯等問題。
【身份陷阱】
【例題1】給定資料3提到“創(chuàng)業(yè)成功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請你根據(jù)給定資料3,就大學生如何提高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提出建議。
要求:(1)觀點明確,建議可行;
(2)語言簡潔,有邏輯性;
(3)不超過300字。
【例題2】給定資料3提到“創(chuàng)業(yè)成功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請你根據(jù)給定資料3,就如何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提出建議。
要求:(1)觀點明確,建議可行;
(2)語言簡潔,有邏輯性;
(3)不超過300字。
【陷阱解析】例題1中題干部分“就大學生如何提高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提出建議”,即隱含暗示身份被限制為“大學生”,所提對策均需是大學生力所能及的;相比之下,例題2中題干部分“就如何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功率提出建議”,則無身份限制,只要所提對策能幫助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功,均可。
【問數(shù)陷阱】
【例題1】根據(jù)“給定資料4”中的媒體報導,針對H區(qū)爆發(fā)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動的前前后后暴露出的問題,請?zhí)岢瞿愕慕鉀Q建議。
要求:所提建議具體明確,條理清楚,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不超過200字。
【例題2】根據(jù)“給定資料4”中的媒體報導,針對H區(qū)爆發(fā)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動的前前后后暴露出的問題,請?zhí)岢瞿愕慕鉀Q建議。
要求:(1)對存在問題的概括要求準確、扼要;
(2)所提建議要具體簡明,有針對性;
(3)不超過500字。
【陷阱解析】例題1中,題干在前半部分告知我們材料中“暴露出種種問題”,后半部分則發(fā)出作答指令“請?zhí)岢瞿愕慕鉀Q建議”,顯然為一答一問,為單純的對策題;相比之下,例題2中題干與例題1完全一致,但細細觀察可發(fā)現(xiàn)要求欄中明確提及“對存在問題的概括要求準確、扼要”,故一題兩問,為歸納問題+提出對策的復合問法。
【特殊要求陷阱】
【例題】請你根據(jù)“給定資料4”,對Z市人行道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解決建議。(20分)
要求:(1)問題梳理全面、準確;
(2)所提建議與問題相對應,具體明確、切實可行;
(3)不超過450字。
【陷阱解析】題干中提及“所提建議與問題相對應”,這一要求在省內聯(lián)考考試中幾乎未出現(xiàn),而在國考中偶有出現(xiàn),務必提高重視。當要求欄中出現(xiàn)這一特殊要求,提示我們在作答中,問題與對策部分應保持“一一對應”關系,最理想的答案呈現(xiàn)方式應為“一問題+一對策”,如下所問:
問題1:樹木占道。樹木根系裸露在外,擠占人行道。
對策:加強行道樹管理。及時修整樹木,確保道路暢通。
問題2:設施缺陷。窨井蓋不平,電表箱隨意設置。
對策:合理設置公共設施。定期檢修井蓋,科學設置電表箱高度,定期維護管理。
問題3:施工占道。圍擋封鎖,缺乏交通警示疏導,堆滿建筑材料,塵土飛揚,施工時間長且進度緩慢,兩側同時開挖。
對策:科學施工。增設交通警示和疏導,規(guī)范圍擋;劃定區(qū)域堆放建筑材料,安裝噴灑設施控制揚塵,加強監(jiān)管督促施工隊提高效率,預設人行道避免同時開挖。
對策的三大來源
2022省考陸續(xù)啟動,同學們已經進入到緊張的備考環(huán)節(jié)當中,那么在整個的申論備考中,許多考生對于提出對策題型的理解不夠深入,對于本種題型的作答依舊存在疑惑。
提出對策題近幾年越發(fā)重要,分值占比相對較高,題型難度系數(shù)較大,那么如何把握本種題型的作答方法呢?首先,要明確提出對策題型對策來源有三方面:直接對策,間接對策以及自身儲備。
第一是直接對策,指的是我們可以直接從材料中看到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做法,在找取的時候可以重點回到材料中找相關的動詞、動賓短語搭配以及對策詞,如:需要、建議、舉措等對策詞。
第二是間接對策,即通過問題、原因、經驗、教訓推導對策。問題推對策指根據(jù)材料出現(xiàn)的問題直接反推對策,如:供給力量不足,可以直接反推為提高供給力量。
第三種情況是結合自身儲備提出對策,也就是當材料中沒有直接對策的時候需要考生聯(lián)系實際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考生而言第三種情況對于學生自身能力要求較高,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積累,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常見方向的常見對策:
一、關于思想方面:開展宣傳教育,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方式,普及相關知識/提升相關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關于人才方面:加強隊伍建設(引進+培養(yǎng)),建立培訓機制,提升專業(yè)技能(育才);出臺傾斜政策(通過積分落戶等政策)讓人才愿意來;配套保障機制(薪酬、醫(yī)療、教育、保險),讓人才留得住;提供晉升空間和發(fā)展平臺,讓人才用得好。
三、關于資金方面:創(chuàng)新投入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引入社會資本,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四、基礎設施方面:完善基礎設施,補齊設施短板,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公開招投標流程,提高建設標準,加強配套體系建設。
如何更好得出對策
近兩年在公務員考試申論當中,提出對策已經成為熱門題型,許多考生在提煉材料問題中感覺比較輕松,但在問題推導對策的環(huán)節(jié)卻感到困難,導致呈現(xiàn)的對策要么套路模板化,要么不能夠切實的解決材料中反映的問題。
【材料片段】
近年來,通過年輕人外出務工以及當?shù)匕l(fā)展特色產業(yè),村民們整體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良的風氣也正不斷加?。洪e暇時間聚眾賭博、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浪費攀比成為常態(tài)……老一輩人都說:經歷了農村生活的巨大改變,吃的穿的用的好了,但就是感覺沒有以前舒服了。
【解讀】
材料中的問題經過梳理一共有三點:1、閑暇時間聚眾賭博;2、紅白喜事大操大辦;3、浪費攀比成為常態(tài)。
一部分考生在解決過程中過于簡單:
對策如下:1、堅決杜絕賭博行為,讓民眾不想賭、不敢賭;2、正確引導民眾思想,讓民眾回歸樸實之風,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回歸正確的生活行為方式。
從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問題,問題解決直接呈現(xiàn)結果,缺少可行性,這會讓我們在考試中得到較低的分值。
【方法】
要想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需要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
問題1:閑暇時間聚眾賭博
原因:監(jiān)管力度不夠、缺少文化生活搭建、民眾法律意識缺失
問題2:紅白喜事大操大辦
原因: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陳舊民風民俗沒有得到改變
問題3:浪費攀比成為常態(tài)
原因:面子心里作祟、喪失勤儉解決美德
通過我們對于以上三個問題的整體分析,我們能夠明確解決問題應當從加強監(jiān)管、思想引導、文明生活構建三方面展開。
【答案】
一、加強問題監(jiān)管。加強日常檢查力度,設立監(jiān)督舉報,對參與賭博行為和大操大辦的民眾進行教育、懲處;
二、加強思想引導。聯(lián)動社會力量在鄉(xiāng)村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民眾法治素養(yǎng)和觀念,另一方面開展文明宣講會傳遞生活理念以及勤儉節(jié)約意識;
三、構建文明生活。加強村內文化場所和設施建設,如設立鄉(xiāng)村書屋、電影院、運動場所,引導民眾健康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