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分析題的答題思路和技巧
面試綜合分析題提分策略
試問在各類公職考試面試當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什么?相信大部分考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綜合分析能力”。沒錯,綜合分析一般位于第一題的位置,且至少考查一道,所以有人說“得綜分者得面試”。綜合分析能力對于考生的立場站位、邏輯思路、知識儲備、時政積累、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要素均有考查。接下來分享部分應對策略,幫助各位考生面試時如魚得水。
【觀點站位要準確】
2020年以來,國考和各地省考的招聘公告都做了調整,新增“重點考查政治素養(yǎng)”。因此近年來,公考面試頻繁考到諸如“理想信念”“以人民為中心”“敢于擔當”等話題。面試當中的政治素養(yǎng)一般指的是在政治立場、品質和水平等政治素質方面的修養(yǎng),這是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條件,換而言之也是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品質。所以在面試答題時,觀點表達要準確,體現必要的政治理論高度。
【知識儲備要匹配】
“鄉(xiāng)村治理”“江山就是人民”“人生如屋,信念如柱”等,都是以往考過的話題,各位考生可以先感受下,如果不積累相應的知識素材,面對這些題目,必然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語言蒼白無力的狀況,很難獲得考官的認可。因此知識儲備是一位考生在考場上從容應對、精彩作答的前提,但是整個社會面的知識體系如此龐大,儲備什么是關鍵?給各位以下兩個方向:
1.官方媒體的時事評論。綜合分析的考查重點一是時事政治,比如學黨史、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等,對于這些事件的分析本身并沒有固定答案,理論上言之有理即可,但是大部分考生反而沒有思緒。因此強烈建議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等公眾號或網站,及時整理、學習、領會他們的評論性文章。
2.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發(fā)言。綜合分析考查重點二是哲理話題,諸如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為民服務等,這些話題不難理解,但是想要深入分析,作答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確實有很大難度,需要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因此更需要提前儲備相關素材,建議關注求是網、金臺新聲等,結合評論內容及個人思考分類、分版塊整理。
【表達結構要清晰】
綜合分析能力的題目往往涉及對一個話題的多維度觀察,因此作答時涉及多個層次、多方面內容的闡述。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聽者理解無誤,就要做到有條理、邏輯清晰地作答。在此推薦兩種邏輯呈現方法:
1.分模塊呈現。按照分析維度,拆分為不同模塊,逐個分析。例如,
開頭表態(tài);
分析原因。原因一、原因二等;
分析影響。影響一、影響二等;
分析對策。對策一、對策二等;
……
2.啟發(fā)式答題法。圍繞話題,把能想到的角度依次羅列即可,較為推薦。以“民眾遇事找人不找法”為例分析。
各位考官,看完這道題目,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點,我國傳統(tǒng)社會是人情社會,找人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下面具體分析人情社會的便捷。
第二點,法治建設一直在路上,但目前尚有不完善的地方。具體分析當前法制建設的問題。
第三點,完善法制建設只有起始符,沒有終止號。然后具體分析對策。
……
綜合分析能力的題目在面試內容上涵蓋多且廣,建議廣大考生在備考時,多關注熱點事件及相應評論,并加入個性化思考,形成專屬的備考方式,在面試時呈現不一樣的自我,最終贏得考官青睞。
綜合分析題開頭如何“引人入勝”
一、結合話題背景開頭
在綜合分析題中往往會涉及很多熱點話題,一些考生在面對這些話題時,會選擇只針對話題本身進行作答,這樣的作答方法雖然能夠密切聯(lián)系題干,但是如果考生對這一話題不熟悉,不了解,就會出現開口難的情況。此時,如果能從話題的背景出發(fā),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下面這道題。
例題:現在有很多的網絡平臺可以分享點評,有很多達人紛紛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真實的消費體驗。但是有的達人夸大其詞,為商家虛假宣傳;還有的達人惡意刷“差評”。對此,你怎么看?
對于這道題而言,討論的是網紅達人虛假評論的話題,但是有一些考生對這一話題不熟悉,故可以從這一話題出現的背景來開頭。
開頭: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人們逐漸喜歡通過網絡點評平臺來了解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希望通過平臺里他人的評價了解商家的真實數據和反饋,以便做出更好的選擇。但某些不良商家和網紅達人,卻利用了人們的這一心態(tài),做出虛假評論,來吸引流量,博人眼球,要及時制止并加強管理這種行為,維護好網絡空間的風氣。
二、結合個人經歷開頭
除了利用話題背景來開頭,結合個人經歷來開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社會背景有專門的研究。比如下面這道題討論的靈活性就業(yè)話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這部分的經歷如果能用在答題上,能讓考生和考官產生代入感,為你的整場作答增光添色
例題:現今,很多青年選擇靈活性就業(yè),從事主播、寫手、視頻剪輯等工作。有人認為靈活就業(yè)時間方便,表示支持;有人認為這實屬無奈之舉,因為靈活就業(yè)的門檻低。對此,你怎么看?
開頭:在我的身邊有一些朋友,他們在畢業(yè)時候沒有選擇直接進入企業(yè),而是選擇了靈活就業(yè),但是給出的理由卻是千差萬別,有的是因為不喜歡被企業(yè)約束,有的是因為想多賺點錢,甚至有的是因為想多看看世界再做出選擇,我認為,不管理由如何,只要能夠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就是不錯的選擇,折射了當代年輕人創(chuàng)新的擇業(yè)觀念。
當然,除了以上的兩種開頭方式,還有很多種開頭方式,比如結合個人情感,結合背景問題,結合啟示等等,不過方法技巧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加練習,將方法融會貫通,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面試綜合分析題如何提升作答的邏輯和深度
在結構化面試中,經常涉及綜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而社會現象類題目,則是考察的重點。此類題型對考生知識積累、思維邏輯等能力要求較高,不少考生在作答時存在想不到要點或者想到的要點非常零散、跳躍,沒有邏輯,所以掌握必要的分析技巧,既能幫助同學們找到分析角度,也能幫助同學們提升作答邏輯和深度答出亮點。
1.表態(tài)部分
(1)常用表達。綜合分析題目思考時考生往往重點思考分析要點,對于態(tài)度表達容易直接忽略,所以在作答時出現卡頓,或者僅生硬表達一句“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其實,平??舍槍Ψe極和消極類社會現象積累一些常用表達。如積極現象態(tài)度可表達為“因此,這是非常值得點贊的、令人自豪的、讓人欣慰的、值得學習的……”;消極現象態(tài)度可以表達為“所以,這實在令人痛心、使人惋惜、應該及時遏止、應該警惕……”。
2.分析影響部分
(1)分主體分析。一件事情發(fā)生必然會對和其相關聯(lián)的主體都產生影響,如消費欺詐行為會對商家形象、消費者體驗、管理部門形象等主體角度產生影響。
(2)分析直接、間接影響。一件事情會帶來的直接影響往往比較明顯,分析時可以基于此一步步推導,如各學校重視學生午睡的現象,直接影響的是孩子們的休息質量,由此可以間接推導出這能保障孩子精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實現孩子們的全面健康成長。
3.分析原因部分
(1)主客觀原因。分析事情發(fā)生原因時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是較為簡單的角度,個人思想意識、個人能力等屬于主觀原因,制度、現實條件等屬客觀影響因素。
(2)表面、深層原因。大多考生分析原因時常著眼于表面原因,由于大多人都能想到,因此難以答出亮點。例如,中國部分地區(qū)拉閘限電的表面原因,大家都能想到的一條就是煤炭等能源供不應求,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能源行業(yè)是一個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混合體,能源行業(yè)的法治化建設在不斷打擊煤礦超能力生產,這自然也會影響能源供給。
(3)不同主體原因。與影響同理,與事情相關聯(lián)的主體也是導致問題出現的源頭,哪怕是被影響者。如針對老年人詐騙的現象嚴重,其中不僅有不法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缺失,有相關管理部門監(jiān)管乏力,也有老年人自身防詐能力局限的因素在。
(4)不同要素原因。根據話題分析其相關要素領域的不同問題,如法律、道德、技術、思想等層面便是常切入的角度。
4.提出對策部分
對策部分基礎原則便是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對策往往基于原因提出,亦可以分不同主體多方發(fā)力,針對不同對象、要素精準發(fā)力,或找到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決深層問題。
綜合分析題的答題思路和技巧
題型概述
綜合分析,先綜合,再分析。所謂綜合,就是要有明確的觀點態(tài)度,就是有個整體的結論;而分析就是指能從多個角度、不同維度去思考,找到構成整體的部分,進行展現多元的分析角度。因此我們在作答綜合分析題時既要適當綜合,更要側重分析,這才是解答綜合分析題最科學的方法。
考查形式和答題思路
從內容上來說,分為社會現象類、名言俗語類、政策理解類、故事理解類等;從形式上來說,分為漫畫式、文字式。
整體上來講該題型的主體答題思路可以以提出觀點、論證分析、落實觀點的邏輯組織作答內容。
不同題型的答題技巧
(1)社會現象類
在分析論證時,主要是以分析題型中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為主,通常從國家、社會、個人、企業(yè)的角度展開。題干涉及正面或負面的社會現象,正面的社會現象在作答時一般會以此現象的宣傳弘揚、發(fā)揚學習為落腳點,即落實觀點;而負面的社會現象則需要從不同的主體角度以不同的具體手段去改善和解決一些問題,最終讓該事件向好的方向去發(fā)展。
建議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一些社會事件,尤其是影響面比較大的事件,可以下載人民日報的客戶端來提升自己對于時事熱點的敏感度。
(2)政策理解類
在分析論證時,通常分析政策形成的背景和現狀。在落實觀點時,通常從思想、制度、監(jiān)督、操作幾個方面展開。當然,在我們具體答題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來確定政策的正確與否,這類題目想要答得出色,建議考生要多關注一些政策類熱點事件,這樣可以幫助考生深入了解、理解題目,從而有獨特新穎又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答題思路和表述。
(3)名言警句類
對于這類題,大家可分為三步走:
首先,點明這句話的道理。一方面解釋這句話的本義,另一方面揭示蘊含的道理,還可用蘊含同樣道理的話或者詩句再來驗證一次。
其次,反觀現狀。一方面對這句話出現的背景和內容作出整體評價,另一方面可以具體論述講話對象的重要性,還可以正面列舉事例。
最后,結合自身談踐行。一般是啟示部分,結合自身和崗位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