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測數量關系答題技巧
最不利原則
在近幾年行測公務員考試中,對于極值問題的考查還是相對較多的。極值問題中有一類看似復雜,但可利用最不利原則求解的題目,這類題究竟有何特征呢?如何快速解答呢?下面政華公考帶大家一起來探究這一類題目的奧秘。
先看一道例題:
【例】從一副完整的撲克牌中,至少抽出多少張牌才能保證有6張牌花色相同?
類似這樣的題目就是典型的利用最不利原則求解的極值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題型特征
題干中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就一定)……”
二、解題原則
最不利原則:盡可能讓保證事件不發(fā)生,直到不得不發(fā)生為止。其中,盡可能不發(fā)生,即最不利情況數,所求的保證數=最不利的情況數+1。
對于例題的具體解題思路如下:
一副完整的撲克牌,共54張,包括大王、小王、四種花色的牌各13張,題干要求保證6張牌花色相同,利用最不利原則,盡可能讓保證的6張花色相同不出現(xiàn),即已經抽出某種花色的牌5張,去抽取該花色第6張牌時,未能發(fā)生,取到了其它花色,如此操作,我們可先抽出四種花色的牌各5張,又將大、小王抽出,此時再任意抽取一張,就會出現(xiàn)題干要求的情況,因此最不利情況數為4×5+1+1=22張,根據“所求的保證數=最不利的情況數+1”可得,所求為22+1=23張。
以上就是最不利原則所解題目的題型特征和解題思路,下面請大家練習使用最不利原則解題。
1.某會展中心布置會場,從花卉市場購買郁金香、月季花、牡丹花三種花卉各20盆,每盆均用紙箱打包好裝車運送至會展中心,再由工人搬運至布展區(qū)。問至少要搬出多少盆花卉才能保證搬出的鮮花中一定有郁金香?( )
A.20盆 B.21盆 C.40盆 D.41盆
【答案】D【解析】題干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可考慮利用最不利原則解題。考慮最不利情況,將月季花和牡丹花全部搬出,此時再搬出一盆即可滿足條件,即至少需要搬出20+20+1=41盆。故本題選D。
2.某大學有240名學生參加冬奧會志愿者選拔活動,他們均來自文學院、外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四個學院,分別有85、60、55和40人。問:至少有多少人選拔成功,才能保證一定有50個選拔成功的學生是專業(yè)相同的?( )
A.188 B.198 C.180 D.201
【答案】A【解析】題干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可考慮利用最不利原則解題??紤]最不利的情況,先將經濟學院40人選出,其他學院的各選拔49人,此時再多選1人,即可保證一定有50個選拔成功的學生是專業(yè)相同的,即至少有40+49×3+1=188人選拔成功。故本題選A。
3.某單位組織黨員參加黨史、黨風廉政建設、科學發(fā)展觀和業(yè)務能力四項培訓,要求每名黨員參加且只參加其中的兩項。無論如何安排,都有至少5名黨員參加的培訓完全相同。問該單位至少有多少名黨員?( )
A.17 B.21 C.25 D.29
【答案】C【解析】題干中未直接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但分析題意,最后一段可轉化為,該單位至少有多少黨員,無論如何安排,都能保證至少5名黨員參加的培訓完全相同,因此此題仍然符合最不利原則的題目題型特征。先考慮培訓的種類數,每名黨員從四項培訓中選兩項參加,共有種選法。再考慮最不利的情況,每種選法有4人選擇,此時再來1人選擇,即可滿足至少5名黨員參加的培訓完全相同,即該單位至少有4×6+1=25名黨員。故本題選C。
政華公考希望通過上面例題的學習,能夠讓同學們對最不利原則問題的特征和解法有更多的了解,對大家備戰(zhàn)數量關系有所幫助。
奇偶數的神奇運用
行測考試中數量關系一直令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考生對題目不熟悉,解題耗時長且易出錯。出現(xiàn)這樣問題關鍵在于各位考生對于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早已遺忘,因此掌握數論知識對攻克數量關系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政華公考帶大家來學習數論知識——奇偶數。
一、概念
奇數: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稱為奇數;
偶數:能被2整除的整數稱為偶數。
二、運算性質
性質1:
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例:16和12均為偶數,16+12=28、16-12=4,結果均為偶數。
15和13均為奇數,15+13=28、15-13=2,結果均為偶數。
17和16一奇一偶,17+16=33、17-16=1,結果均為奇數。
性質2:
偶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奇數。
例:13和6一奇一偶,13×6=78,結果為偶數。
16和2均為偶數,16×2=32,結果為偶數。
15和3均為奇數,15×3=45,結果為奇數。
推論1:若幾個整數的和(差)為奇數,則這些數中奇數的個數為奇數;若為偶數,則這些數中奇數的個數為偶數。
例:1+2+3+4+5+6+7+8+9=45,結果為奇數,其中奇數有5個,為奇數個。
1+2+3+4+5+6+7+8=36,結果為偶數,其中奇數有4個,為偶數個。
推論2:如果幾個整數的乘積是奇數,那么這幾個數均為奇數;
如果幾個整數的乘積為偶數,那么這幾個數中至少一個偶數。
例:1×3×5×7×9=945,結果為奇數,乘數全為奇數。
1×2×3×5×7×9=1890,1×2×3×4×5×7×9=7560……,結果為偶數,乘數中至少有一個偶數。
推論3:兩數之和與兩數之差奇偶性相同。
例:23+21=44,為偶數;23-21=2,也為偶數。35+32=67,為奇數,35-32=3,也為奇數。
三、應用
(一)解不定方程
例1:辦公室工作人員使用紅、藍兩種顏色的文件袋裝29份相同的文件。每個紅色文件袋可以裝7份文件,每個藍色文件袋可以裝4份文件。要使每個文件袋都恰好裝滿,需要紅色、藍色文件袋的數量分別為( )個。
A.1、6 B.2、4 C.4、1 D.3、2
【答案】D【解析】設紅色文件袋x個,藍色y個,依據題意得,7x+4y=29,4y為偶數,29為奇數,則7x為奇數,即x為奇數,排除B、C。代入A項,7×1+4×6=31,不符合,排除A,直接選擇D。
(二)奇偶性判斷
例2:某班部分學生參加數學競賽,每張試卷有50道試題。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道給3分,不答的題每道給1分,答錯一題扣1分。問:這部分學生得分總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
A.奇數 B.偶數 C.都有可能 D.無法判斷
【答案】B【解析】因為不知道學生人數,所以求出總得分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從每個學生的得分入手。因為每道題目無論答對、答錯或者不答得分都是奇數,所以50道題目得分是50個奇數相加為偶數,則每個人總得分為偶數。因為任意個偶數相加結果都為偶數,所以學生分數總和為偶數。選擇B選項。
(三)已知兩數之和(差),求兩數之差(和)
例3:一個人到書店買了一本書和一本雜志,在付錢時,他把書的定價中的個位數和十位數看反了,準備付21元取貨。售貨員說,“你應該付39元才對”。請問書比雜志貴多少元?( )
A.20 B.21 C.23 D.24
【答案】C【解析】書和雜志價錢之和為39元,根據推論“兩數之和與兩數之差奇偶性相同”,可得書和雜志的差為奇數,排除A、D選項。代入C,計算可得書為31元,雜志為8元。書的定價個位數和十位數顛倒后,總價為13+8=21元,符合題意,則選擇C選項。
熟練應用奇偶數的運算性質及推論,可以巧妙地解決數量關系的部分題目,政華公考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多加練習,掌握這類題目。
巧用特值法解決利潤問題
利潤問題是行測數量關系考試中的常見考點,部分考生覺得這類題型題干信息和條件多,做起來比較慢。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將有助于我們解題。在此政華公考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巧用特值法解決利潤問題。
【例1】某家具店購進一批桌椅,每套進價200元,按期望獲利50%定價出售。賣掉這批桌椅的60%以后,店主為提前收回資金,打折出售余下的桌椅。售完全部桌椅后,實際利潤比期望利潤低了18%。問余下的桌椅是打幾折出售的?( )
A.七五折 B.八二折 C.八五折 D.九五折
【答案】C【解析】本題中桌椅的銷量無實際值,而是以百分數的形式給出相關條件,不妨設這批桌椅的總量為10,打折后出售的價格為x。由題意,整理相關信息如下:
根據實際利潤比期望利潤低了18%,有(300-200)×6+4(x-200)=(300-200)×10×(1-18%),解得x=255。因此打折后出售的價格為255元,255÷300=0.85,即余下的桌椅是打八五折出售的,故本題選C。
【例2】一批貨物,本來按獲得50%的利潤來定價。結果只賣出70%的貨物,為盡早賣出余下的貨物,商店決定按定價打折銷售,這樣所獲得的全部利潤,是原來的期望利潤的82%,問打了多少折?( )
A.2.5折 B.5折 C.8折 D.9折
【答案】C【解析】本題沒有給我們關于價格和銷量具體的數值,只以百分數的形式給出相關條件,我們不妨設貨物的成本價為100,這批貨物的總量為10,打折后出售的價格為x,由題意,整理相關信息如下:
根據所獲得的全部利潤是原來所期望利潤的82%,有(150-100)×7+(x-100)×3=(150-100)×10×82%,解得x=120。因此打折后的售價為120元,120÷150=0.8,即打了8折,故本題選C。
思路點撥:在利潤問題中,通常會涉及成本、售價、銷量、利潤、利潤率和折扣這些基本概念。如果條件比較復雜,可以通過列表梳理各個概念間的關系。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特值法簡化計算過程:
1.價格無實際數值,且價格間關系表示為倍數、分數或百分數形式,可設成本或售價為特值;
2.銷量無實際數值,且銷量間關系表示為倍數、分數或百分數形式,可設銷量為特值。
最后,政華公考提醒各位考生,平時做題時多多總結,以提高對利潤問題的概念以及如何設特值的敏感性。